新网站点击浏览:https://www.cztdhy.cn        混凝土配合比模拟试验教学系统 :→ 学生注册    → 学生模拟软件客户端下载    |    → 教师登陆                                                                      

当前位置:沧州泰鼎恒业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技术文章

建筑用砂 概述

时间:2020-09-14来源:泰鼎恒业浏览次数:

建筑用砂
Sand for construction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4684—2001《建筑用砂》,与GB/T 14684—200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2001版封面,本版封面);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2001版第1章,本版第1章);
——修改了天然砂和人工砂的定义(2001版的3.1、3.2,本版的3.1、3.2);
——修改了亚甲蓝(MB)值的定义(2001版的3.10,本版的3.10);
——修改了分类(2001版的4.1,本版的4.1);
——删除了用途(2001版的4.4);
——增加了建设用砂的一般要求(本版的5);
——修改了颗粒级配的技术要求(2001版的5.1,本版的6.1);
——修改了人工砂石粉含量的技术要求(2001版的5.2,本版的6.2);
——修改了有害物质的技术要求(2001版的5.3,本版的6.3);
——修改了人工砂坚固性的技术要求(2001版的5.4,本版的6.4);
——修改了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的技术要求(2001版的5.5,本版的6.5);
——増加了含水率和饱和面干吸水率的技术要求(本版的6.7);
——修改了砂表观密度的试验方法(2001版的6.13,本版的7.13);
——修改了出厂检验的规定(2001版的7.11,本版的8.1.1);
——修改了型式检验的规定(2001版的7.1.2,本版的8.1.2);
——修改了判定规则的规定(2001版的7.3,本版的8.3);
——修改了饱和面干吸水率试验方法中饱和面干状态图(2001版的附录B,本版的7.19)。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西安公路研究院、辽宁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北京市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办公室、河南省辉县市天然资源有限公司、北京恒坤混凝土有限公司、郑州一帆机械设备有限公 司、浙江华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焦作建工集团、重庆市大爱建材有限公司、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商丘中原砂浆和人工砂研究会、美卓矿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浙江日昌升建材有限公司、宁波路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贵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家珑、杨斌、周文娟、商志坤、姚利君、韩瑞民、高潮、许琳、张裕民、杨秦生、 黄卫、何惠勇、段雄辉、袁海生、周堂贵、秦连平、吕剑、张长城、孙涛、张朝辉、王建忠、牛威、陈斌、刘劲松。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4684—1993;
——GB/T 14684—2001。
建设用砂
1范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普通砂浆用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 6003.1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 6003.2  金属穿孔板试验筛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天然砂 natural sand
自然生成的,经人工开釆和筛分的粒径小于4.75 mm的岩石颗粒,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
3.2
机制砂 manufactured sand
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 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砂。
3.3
含泥量 clay content
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含量。
3.4
石粉含量fine content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3.5
泥块含量 clay lumps and friable particles content
砂中原粒径大于1.18 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3.6
细度模数 fineness module
衡量砂粗细程度的指标。
3.7
坚固性 soundness
砂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3.8
轻物质 material lighter than 2000 kg/m3
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 000 kg/m3的物质。
3.9
碱集料反应 alkali-aggregate reaction
水泥、外加剂等混擬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与集料中碱活性矿物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
3.10
亚甲蓝(MBmethylene blue value
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 μm颗粒的吸附性能的指标。
4分类与规格
4.1分类
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机制砂两类。
4.2规格
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
——粗:3.7〜3.1;
——中:3.0 〜2.3;
——细:2.2〜1.6。
4.3类别
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II类和Ⅲ类。
5 一般要求
5.1用矿山尾矿、工业废渣生产的机制砂有害物质除应符合6.3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我国环保和安全相关标准和规范,不应对人体、生物、环境及混凝土、砂浆性能产生有害影响。
5.2砂的放射性应符合GB 6566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