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站点击浏览:https://www.cztdhy.cn        混凝土配合比模拟试验教学系统 :→ 学生注册    → 学生模拟软件客户端下载    |    → 教师登陆                                                                      

当前位置:沧州泰鼎恒业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技术文章

纸面石膏板的试验方法

时间:2020-08-19来源:泰鼎恒业浏览次数:

6试验方法
6.1试验设备及仪器
6.1. 1钢卷尺:最大量程5000 mm,分度值1 mm。
6.1.2钢直尺:最大量程1 000 mm,分度值1 mm
6.1.3板厚测定仪:最大量程30 mm,分度值0.01 mm。
6.1.4楔形棱边深度测定仪:最大量程10 mm,分度值0.01 mm。
6.1.5电子秤:感量1 g。
6. 1.6 电子天平:感量0.01 g
6. 1.7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300 ℃,控温器灵敏度±1℃。
6. 1.8板材抗折试验机:最大量程2 000 N,精度1级。
6. 1.9压力试验机:最大量程2 000 N,精度1级。
6. 1. 10抗冲击性试验仪:钢球直径50 mm,钢球质量510 g。
6. 1. 11护面纸与芯材粘结性试验仪:荷载质量3 kg。
6. 1. 12纸张表面吸收重量测定仪:圆筒内径113 mm。
6. 1. 13遇火稳定性测定仪:喷火头直径(40±1)mm,喷火孔直径(2.5 ± 0.1)mm,最高温度900 ℃,精度1级。
6. 1. 14受潮挠度试验箱:可调至温度(32±2)℃、相对湿度(90 ± 3)%。
6.2试验条件
对于进行面密度、断裂荷载、硬度、抗冲击性、护面纸与芯材粘结性以及吸水率测定的实验室应满足温度(25±5)℃,相对湿度(50 ± 5)%的试验环境条件。对于进行表面吸水量测定的实验室应满足温度 (25±5)℃,相对湿度(50±3)%的试验环境条件。
6. 3试样与试件
以五张板材为一组试样,依次进行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对角线长度差、楔形棱边断面尺寸测定后,在距板材四周大于100 mm处(除进行端头硬度、棱边硬度测定的试件外)按表4规定的方向、尺寸以及 数量切取试件,并予以编号,供其余各项试验用。
对于将进行端头硬度测定的试件,在板材任一端头按表4的规定切取试件,但距棱边应大于100 mm。对于将进行棱边硬度测定的试件,在板材两棱边侧按表4的规定各取一个试件,但距端头应大于100 mm
4试件规格
试件用途 试件代号 纵向尺寸/
mm
横向尺寸/
mm
每张板材上切取
试件数量/个
纵向断裂荷载(兼做面密度) Z 400 300 1
横向断裂荷载(兼做面密度) H 300 400 1
端头硬度 T 75 300 1(两端头任取1)
棱边硬度 L 300 75 2(两棱边各取1)
抗冲击性 K 300 300 1
面纸与芯材粘结性 M 120 50 1
背纸与芯材粘结性 D 120 50 1
遇火稳定性 Y 300 50 1
吸水率 S 300 300 1
表面吸水量 B 125 125 1
 
6. 4试件的处理
用于断裂荷载(兼做面密度)、硬度、抗冲击性、护面纸与芯材粘结性、吸水率以及遇火稳定性测定的5
试件,应预先放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在(40±2)°C的温度条件下烘干至恒重(试件在24 h的质量变化率应小于0.5 %),并在温度(25±5)°C,相对湿度(50 ±5)%的实验室条件下冷却至室温,然后进行 测定。用于表面吸水量测定的试件,应预先放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在(40±2)°C的温度条件下烘干至恒重(试件在24 h的质量变化率应小于0. 1%),并在温度(25±5)°C ,相对湿度(50 ±3)%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放置24 h,然后进行测定。
6.5试验步骤
6.5.1外观质量的检查
在光照明亮的条件下,在距试样0.5 m处进行检查,记录每张板材上影响使用的外观质量情况,以 五张板材中缺陷最严重的那张板材的情况作为该组试样的外观质量。
6.5.2长度的测定
在每张板材上测定三个长度值。测点分布于距棱边50 mm处以及对称轴上(见图5)。测定时,板材平整放置,钢卷尺与板材棱边平行。
记录每张板材上的三个长度值,分别计算测定长度值与公称长度值的偏差,并以五张板材中的最大偏差值作为该组试样的长度偏差,精确至1 mm。
 
  
6.5.3 宽度的测定
在每张板材上测定三个宽度值。测点分布于距端头30 mm处和对称轴上(见图6)。测定时,板材平整放置,钢卷尺与板材棱边相垂直。如果板材为倒角形的棱边形状,则应测定板材背面的宽度。
记录每张板材上三个宽度值,分别计算测定宽度值与公称宽度值的偏差,并以五张板材中的最大偏差值作为该组试样的宽度偏差,精确至1 mm。
 
6.5.4厚度的测定
在每张板材的任一端头的宽度方向上等距离布置六个测点,且测点距板材的端头不小于25 mm, 距板材的棱边不小于80 mm(见图7)。釆用板厚测定仪进行测量。
记录每张板材上六个厚度值,分别计算测定厚度值与公称厚度值的偏差,并以五张板材中的最大偏差值作为该组试样的厚度偏差,精确至0.1 mm。
  
6.5.5对角线长度差的测定
用钢卷尺测量板材上两个对角线的长度,记录每张板材上两个对角线长度值,计算出两个对角线长度的差值,并以五张板材中的最大对角线长度差值作为该组试样的对角线长度差,精确至1 mm。
6.5.6楔形棱边宽度的测定
在距板材端头300 mm处的棱边侧旁测定四个值。把钢直尺横立,放置于板材的正面,并使其垂直 于板材的棱边。钢直尺的端头与板材的棱边对齐。测定板材棱边边缘与钢直尺和板材正面接触点间的 距离(见图8)。
记录每张板材上四个测定值,计算其平均值,并以五张板材中距规定楔形棱边宽度中间值的最大偏 离的宽度平均值作为该组试样的楔形棱边宽度。精确至1mm。
 
6.5.7 楔形棱边深度的测定
在距板材端头300 mm处的棱边侧旁测定四个值。把楔形棱边深度测定仪放置于板材正面,当仪器测量头距板材棱边10 mm时,即可从仪器上读得数据(见图9)。
记录每张板材上四个测定值,计算其平均值,并以五张板材中距规定楔形棱边深度中间值的最大偏离的深度平均值作为该组试样的楔形棱边深度。精确至0.1mm。

6.5.8 面密度的测定
把经过6.4处理的10个用于测定断裂荷载的试件,放置于电子秤上予以称量。根据其面积计算每张板材上两个试件面密度的平均值。以五张板材的平均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该组试样的面密度,精确至0.1kg/m2 o
6.5.9断裂荷载的测定
将已按6.5.8测定后的10个试件,随即进行断裂荷载的测定。把试件放置于板材抗折试验机的支座上。其中,纵向断裂荷载试件(试件代号Z)正面朝下放置;横向断裂荷载试件(试件代号H)正面朝上放置。支座中心距350 mm.在跨距中央,通过加荷辐沿平行于下支座的方向施加荷载,加荷速度控制在(4.2±0.8)N/s,直至试件断裂。记录板材荷载最大值,并计算五张板材的断裂荷载平均值。以五张板材的平均值以及最小值作为该组试样的断裂荷载。精确至1 N.
6.5.10硬度的测定
6.5.10.1端头硬度的测定
把经6.4处理后的试件横向垂直侧立,然后用夹具夹紧。在试件厚度中心线上按图10布置三个测点。由压力试验机以(4. 2± 0.8)N/s的加荷速度,通过钢针(见图11)向试件加荷,直至钢针插入深度达到13 mm时。记录每个试件在试验过程中的三个硬度最大值,并以五个试件硬度最大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样的端头硬度值,精确至1 N。
 
 
 
  
6.5.10.2棱边硬度的测定
把经6. 4处理后的试件在图10规定的三个测点上,去除棱边护面纸,使棱边芯材暴露。再按照 6.5.10. 1的方法测定十个试件的棱边硬度最大值。并以十个试件硬度最大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样的棱边硬度值,精确至1 N。
6.5.11抗冲击性的测定
在抗冲击性试验仪的底盘内装有细度为0.5 mm的砂子,并用刮尺刮平。把经6.4处理后的试件正面朝上,平放置于砂子表面。使钢球从表5所规定的高度自由落在试件的两对角线交叉点上(见图12)。取出试件,记录试件背面裂纹情况,以五张板材最严重情况作为该组试样的抗冲击性的结果。
表5钢球高度
                                                        单位为毫米
板材厚度 钢球高度H
9.5 500
12 600
15 700
18 800
21 900
25 1 000
 
 
 
 
6.5.12护面纸与芯材粘结性的测定
经6.4处理后的试件,在纵向距端头20 mm处切割一道缝,但不得破坏另一面的护面纸(见图13)。对于测定面纸与芯材粘结性的试件(代号M),切缝在试件的背面;对于测定背纸与芯材粘结性的试件(代号D),切缝在试件的正面。然后把试件固定在护面纸与芯材粘结性试验仪的上夹具中(见图14)。 在试件沿切缝弯折的端头处拧上下夹具,逐渐增加荷载,直至护面纸撕离。记录每张板材面纸以及背纸与芯材粘结的状况,以五张板材最严重情况作为该组试样的护面纸与芯材粘结性的结果。
 
 
 
 
 
6.5.13吸水率的测定
试件经6.4处理后,用电子秤称量试件质量(G1),然后浸入温度为(25±5)℃的水中。试件用支架悬置,不与水槽底部紧贴,试件上表面距水面30 mm。浸水2 h后取出试件,用半湿毛巾吸去试件表面附着水分,称量试件质量(G2)。记录每个试件在浸水前和浸水后的质量,并按式(1)计算吸水率。以五个试件中最大值作为该组试样的吸水率,精确至1%。
          ( 1 )
式中:
         W1 ——吸水率,% ;
          G1——试件浸水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
          G2——试件浸水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6.5. 14表面吸水量的测定
试件经6.4处理后,在6.2规定的实验室试验条件下进行测定。测定试件正面的表面吸水量。用电子天平称量试件质量(G3),然后把试件固定于纸张表面吸收重量测定仪上。在纸张表面吸收重量测定仪的圆筒内,注入温度为(25±5)℃的水,高度为25 mm。翻转圆筒时开始计时,静置2 h。转正圆筒后,取下试件,用中性滤纸吸去试件表面的附着水分。然后在电子天平上称量试件质量(G4),精确至0.01 go记录每个试件在表面吸水前和吸水后的质量,按式(2)计算表面吸水量。以五个试件中的最大值作为该组试样的表面吸水量,精确至1 g/m2 o
           ( 2 )
式中:
          W2——表面吸水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
          G3——表面吸水前试件的质量,单位为克(g);
           G4——表面吸水后试件的质量,单位为克(g);
            S——表面吸水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6.5.15遇火稳定性的测定
试件按照图15所示钻孔,再经过6.4处理。用支杆将试件竖直悬挂于两个喷火口中间,喷火口与试件的表面垂直。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热源向遇火稳定性测定仪的两只燃烧器供气,燃烧器喷火口距板面为30 mm。按表6的规定在试件下端悬挂荷载(见图16),点燃燃烧器。用两支镍铬-镍硅热电偶在距板面5 mm处测量温度。试验初期应在不使试件晃动的情况下,去除掉落在热电偶上的、已炭化的护面纸。通过调节,在3 min内把温度控制在(800 + 30)℃,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此温度。从试件遇火开始计时,至试件断裂破坏。记录每个试件被烧断的时间,以五个试件中最小值作为该组试样的遇火稳定性。精确至1 min。
 
 
 
6悬挂的荷载
板材厚度/mm 悬挂的荷载/N
9.5 7
12.0 10
15.0 12
18.0 15
21.0 17
25.0 20
 
6.5.16受潮挠度的测定
受潮挠度的测定按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
6.5.17剪切力的测定
剪切力的测定按照附录C的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