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站点击浏览:https://www.cztdhy.cn        混凝土配合比模拟试验教学系统 :→ 学生注册    → 学生模拟软件客户端下载    |    → 教师登陆                                                                      

当前位置:沧州泰鼎恒业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技术文章

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试验过程

时间:2019-10-09来源:泰鼎恒业浏览次数:

试验过程
(1)概述   根据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可对低热导率的试件或绝热材料、产品、系统进行传热性质测量。
此处假定操作者通晓前述所有热传递的基本原理以及有关防护热板装置的设计和操作原理,并且能和委托试验特定试件(或样品)或对材料、产品或系统的传热性质有特殊信息要求的人讨论它们对测量的影响。
在进行任何测量之前,确定能用防护热板装置进行有效测量后,必须做出一系列决定,这些决定与希望或要求作为直接测量的结果的特定性质(如热导率或热阻),或者与测量特性中任何相互关系(如热导率为温度的函数或在给定温度下热导率为密度的函数)有关。
这些决定将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①可提供的或必需的装置的尺寸和形式。一个特定尺寸的装置也许不能满足对所有厚度的试件进行试验以直接测定或者从直到它的最大极限厚度的测量值中内插得到所有要求的热特性[见(4)②]。与此类似,可提供的或必需的温度和环境条件的范围也许不可能直接或从装置提供的范围内的测量值中内插得到所要求的数据。
可提供的或需要的试件尺寸和数量。这取决于特定的试件或材料的最终试验目的。如果材料、产品或系统在性质上是高度各向异性体,那么首先应按(4)①决定防护热板法是否可用于测量。
在试件和装置之间插入低热阻薄片和在试件上安装温度传感器(热电偶)[见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c)]的必要或适宜性。这些技术旨在正确测量低热阻和(或)硬质试件表面上的温差。对于高热导率的试件、制品或系统,尤其是各向异性材料,一些实验室将试件加工成与所用装置的计量单元、防护单元尺寸相应的中心和防护两部分或将试件制成与中心计量单元尺寸相同,而隔缝和防护单元部分用合适的绝热材料代替。
这些技术只有在提供其误差评估后才能应用。
上述两种情况,计算中所用的计量面积A应为:
       
式中Am——计量部分面积;
        Ag——隔缝面积;
          λ——试件的热导率;
         λg——绝热材料的热导率或填充在面对隔缝部分的材料的热导率。
④把试件封在防水汽套中,以防止干燥后吸收湿气或在状态调节后含湿量变化的必要或适宜性。
⑤采用厚度支柱或在试件上施加压力的要求。
操作者必须意识到以确定在GB/T 10294—2008第一章中定义的稳态传热性质之一为目的的和材料的产品标准所要求的测量之间的差别,后者可能按产品标准中抽样计划的要求抽取试件,而不符合本标准叙述的所有要求。典型的情况是 试件的平整度未达到保证与面板的良好接触,或者未达到(2)②b (a)要求的平行度,或者在与最终使用厚度相差很多的厚度下试验。因此,这些试验的数字结果必须认为仅是接受或拒绝特定的材料批的方便手段,而不一定作为材料或试件的有意义的热性质。
(2)试件
①选择和尺寸。根据装置的形式从每个样品中选取一或两个试件。当需要两块试件时,它们应该尽可能地一样,厚度差别应小于2%。除(1)③叙述的特殊应用外,试件的尺寸应该完全覆盖加热单元的表面。试件的厚度应是实际使用的厚度或大于能给出被测材料热性质的最小厚度。试件亦应满足在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概述中(2)⑤和⑥指出 的一般要求。试件厚度与加热单元尺寸的关系应 把不平衡和边缘热损失误差之和限制在0.5%之内。当加热单元有其他构造细节时,应做单独的 分析以确定不平衡和边缘热损失误差之和等于0.5%的点。
②制备和状态调节
a.符合材料标准。试件的制备和状态调节应按照被测材料的产品标准进行。无材料标准时按下述方法。
b.除松散试件外的材料的总则
(a)准备。试件的表面应用适当方法(常用砂纸、车床切削和研磨)加工平整,使试件与面板或插入的薄片能紧密接触。
对于刚性材料,试件的表面应制作得与加热面板一样平整[见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①a],并且整个表面的不平行度应在试件厚度的2%以内。
刚性材料试件且热阻小于0.1m2 • K/W时, 则应采用薄片[见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 (c)ⓑ或在试件上安装温度传感器[见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 (c) ©]测定试件的温度差。当使用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c)ⓑ的方法时,薄片的热阻不应大于试件热阻的十分之一。薄片/刚性试件/薄片组合试件的热阻用固定安装在加热单元和冷却单元面板上的温度传感器指示的温差确定。插入的薄片的热阻用类似的方法单独测定,测定时的平均温度和平均厚度与插入在试件 表面使用时相同。刚性试件的热阻由两个热阻计算得到。
如果使用时不注意,本方法可能有严重的误差。因为薄片的热阻包括装置的面板与薄片的接触热阻,因此,不是总能够由同样材料的厚试件的热导率推算出薄片的热阻。另外,薄片安装在装置与试件之间的热场,可能与单独测定时有很大差异。当试件和薄片的热导率相似且薄片的厚度与隔缝的宽度相当或小于隔缝的宽度时[见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概述(2)⑤和⑥],热场的差异可能比较大。
当采用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c)©的方法时,推荐用很细的热电偶线或薄片式热电偶。它们应安装在试件的表面或埋入试件的表面内,测量的厚度应按照热电偶的位置进行相应的修正。
测量试件温度差的方法可能存在难以评价不确定度的问题,其中包括由于热电偶的存在使其附近的热流线扭曲、确定热电偶节点有效的准确位置不精确和在热电偶节点处试件表面的局部不均匀性(如气孔、空洞或夹杂物)的影响。
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有助于减少测量误差。
在试件中心计量区域的每一面上均匀布置的热电偶的数量不应少于或2个(取大者),此处N=10m-1,A是计量单元的单面面积,以平方米计。如果采用独立的热电偶,试件的有效厚度应取垂直于试件表面的试件两侧热电偶中心距离的平均值。
热电偶的型号和布置见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 a (d)。当试件的热阻在0.5〜0.1m2 • K/W范围内或试件为硬质材料时,亦推荐用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 (c)ⓑ或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 (c) ©的方法。
(b)状态调节。测定试件质量后,必须把试件放在干燥器或通风的烘箱里,以对材料适宜的温度将试件调节到恒定的质量。热敏感材料不应暴露在会改变试件性质的温度中。当试件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时,应在这个温度范围的上限、空气流动并控制的环境下调节到恒定的质量。
如果使用吸附剂或吸收剂,系统可以是封闭的。例如在封闭的干燥器中,以330〜335K的搅拌空气调节某些泡沫塑料。
从测量干燥前后的质量计算相对质量损失。 当测量传热性质所需的时间比试件从实验室空气中吸收显著的湿气所需的时间短时(如混凝土试件),建议在干燥结束时,很快将试件放入装置中以避免吸收湿气。反之(例如测量低密度的纤维材料或泡沫塑料试件),建议把试件留在标准的实验室空气(296K±1K; 50%±10%RH)中持续调节到与室内空气平衡(质量衡定)。中间情况(如高密度纤维材料试件)对试件的调节过程按操作者的经验确定。
为减少试验时间,试件可在放入装置前调节到试验平均温度。为防止测定过程中湿气渗入(或溢出)试件,可将试件封闭在防水汽的封套中。如果封套的热阻不可忽略,封套的热阻必须按照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 (c)中刚性试件使用的薄片一样进行单独测量。
c.松散材料的试件制备总则
(a)概述。测定松散材料时,建议试件的厚度至少为松散材料中的珠、颗粒、小薄片等平均尺寸的10倍,可能时为20倍。当这些颗粒是刚性时是最严格的情况。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考虑用其他试验方法,如防护或标定热箱法。从样品中取出比试验所需的量稍多的有代表性的试件,在按(2)②b (b)状态调节(如可采用)前和后,分别测定其质量。
由这些质量计算质量损失百分比。
称出一些经过状态调节的试件,按材料产品标准的规定制成一个(或两个)要求密度的试件。如果没有标准,则按下述两个方法之一制作。
由于已知试件的最终体积,所以能够确定需要的质量。然后将试件很快放入装置或按前述的方法,放在标准的实验室环境中达到平衡。当使用方法A或方法B的盖子的热阻可忽略时,试件的表面温度应认为等于加热单元和冷却单元面板的温度。
(b)方法A。装置在垂直位置运行时推荐使用本方法。
在加热面板和冷却面板间设立要求的间隔柱,组装好防护热板组件。在周围或防护单元与冷却面板的外边缘之间铺设适合封闭样品的低热导率材料,形成一个(两个)顶部开口的盒子(加热单元两侧各一个)。
把称重过的状态调节好的材料分成四(八)个相等部分,每个试件四份。依次将每份材料放入试件的空间中。在此空间内振动、装填或压实,直到占据它相应的四分之一空间体积,制成密度均匀的试件。
(c)方法B。装置在水平位置运行时推荐使用本方法。
用低热导率材料做成一个(或两个)外部尺寸与加热单元相同的薄壁盒子。盒子的深度等于被测试件的厚度。用不超过50μm的塑料薄片或耐热且不反射的薄片(石棉纸或其他适当的均匀薄片材料)制作盒子开口面的盖子和底板,以粘贴或其他方法把底板固定到盒子的壁上。
从试件方向看到的诸表面,在工作温度下的半球辐射系数应≥0.8。如果盖子和底板有可观的热阻,可按(2)②b所述的用于确定硬质试件的试件纯热阻的方法。
(将已称过质量并经过状态调节的材料分为相等的两份,每份作一个试件),把具有一面盖子的盒子水平放在平整表面上,盒子内放入试件。注意使(两个)试件具有(相等并且)均匀的密度。然后盖上另一个盖板,形成能放入防护热板装置的封闭的试件。
在放置可压缩的材料时,膨松材料使盖子稍凸起,这样能在要求的密度下使盖子与装置的板有良好的接触。某些材料,由于试件准备过程中的材料损失,可能要求在测定前重称试件。这种情况下,测定后确定盒子和盖子的质量以计算测定时材料的密度。
(3)试验方法
①质量。在试件放入装置前测定试件质量,准确度±0.5%。
②厚度和密度。试件在测定状态的厚度(以及试验状态的容积)由加热单元和冷却单元位置确定或在开始测定时测得的试件的厚度。
试件厚度可以按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b中所述的方法测量,或在装置之外用能够重现测定时试件上所受压力的仪表测得。从这些数据和按(3)①确定的状态调节过的试件质量,可算出试件在测定状态的密度。毯或毡型材料通常在强制的厚度下试验,许多材料在材料产品标准中规定厚度。但如(1)指出,有时试验结果可能对说明该材料的传热性质是没有意义的。
有些材料(例如低密度的纤维材料)测量以计量区域为界的那部分试件的密度,而不是整个试件的密度可能更准确些,这样可得到较正确的传热性质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试验过程中应尽可能随时地监视试件的厚度。
采用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c)©的方法时,用于计算传热性质的厚度必须根据热电偶的位置进行相应的修正。
③温差选择。按照下列之一选择温差:
a.按照特定材料、产品或系统的技术规范的要求;
b.被测定的特定试件或样品的使用条件[如果温差很小,准确度可以降低;如果温差很大,则不可能预测边缘热损失和不平衡误差,因为理论计算假定试件热导率与温度无关,见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2)①];
c.确定温度与传热性质之间的未知关系时,温差尽可能小(5〜10K);
d.当要求试件内的传质减到最小时,按测定值的所需准确度选择最低的温差,但如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概述中(2)③所述,这可能意味着与本标准不符。
④环境条件
a.空气相对湿度。当需要测定试件在空气 (或其他气体)中的传热性质时,调节防护热板组件周围气体的相对湿度,使其露点温度至少比冷却单元温度低5K。
为了实验室间的相互比较,建议以露点温度比冷却单元的温度低5〜10K的气体作为标准大气。
把试件封入气密性封袋内避免湿分迁入(或逸出)试件时,试验时封袋与试件冷面接触的部分不应出现凝结水。
b.在其他气体或真空中测定。如在低温下测定,装有试件的装置应该在冷却之前用干气体吹除空气。温度在77〜230K之间时,用于气体而不是空气作为充填气体,并将装置放入密封箱中。如冷却单元温度低于125K时使用氮气,应小心调节氮气压力以避免凝结。温度在21〜77K 之间时,通常要求用冷凝温度的气体(如氦气)作为密封箱的大气,有时使用氢气。
警告: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和高度易燃的气体,必须由有资格的人员操作。
空气、氮、氢和氦气的热导率差异很大,所以会显著影响被测材料的传热性质。应该小心记录环境气体的种类、压力和温度,并在报告中包括这些资料。
当需要测定试件在真空中的热性质时,在冷却之前应先把系统抽真空。
⑤热流量的测定。测量施加于计量部分的平均电功率,准确度不低于0.2%。强烈建议使用直流电。用直流时,通常使用有电压和电流端的四线制电位差计测定。
推荐自动稳压的输入功率。输入功率的随机波动、变化引起的热板表面温度波动或变化应小于热板和冷板间温差的0.3%。
调节并维持防护部分的输入功率(最好用自动控制),以得到满足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a)所要求的计量单元与防护单元之间的温度不平衡程度。
⑥冷面控制。当使用双试件装置时,调节冷却单元或冷面加热器使两个试件的温差的差异不大于2%。
⑦温差检测。用已证明有足够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本方法的全部要求的方法来测定加热面板和冷却面板的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 (c)所述的方法之一确定试件的温差。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④a(c)ⓑ还要对薄片进行附加热阻的确定。
⑧过渡时间和测量间隔。由于本方法是建立在热稳态状态下的,为得到热性质的准确值,让装置和试件有充分的热平衡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测量低热容量的良好绝热体,并存在湿气的吸收或释放而带来潜热交换的场合,试件内部温 度达到热平衡可能要很长的时间。
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能从几分钟变化到几天,它与装置、试件及它们的交互作用有关。估计这个时间时,必须充分考虑下列各项:
a. 冷却单元、加热单元的计量部分、加热单元的防护部分的热容量及控制系统;
b. 装置的绝热;
c. 试件的热扩散系数、水蒸气渗透率和厚度;
d. 试验过程中的试验温度和环境;
e. 试验开始时试件的温度和含湿量。
在真空中运行可能大大增加为使装置和试件达到热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由于装置和试件释放气体以及在这类试验中试件的热扩散系数往往是低的)。
其中某些影响在标准所列的参考文献中有所讨论。
作为一般的指南,控制系统能强烈地减少达到热平衡的时间,但是对减少含湿量平衡时间的作用很小。
在不可能较精确地估计过渡时间或者没有在同一装置里、在同样测定条件下测定类似试件的经验时,按下式计算时间间隔以:
           
式中ρp,ρs——加热单元面板材料和试件的密度,kg/m3;
        cp,  cs——加热单元面板材料和试件的比热容,J/(kg·K);
        dp,  ds——加热单元面板材料和试件的厚度,m;
               R——试件的热阻,m2 • K/W。
以等于或大于Δt的时间间隔按(3)⑤和(3)⑦规定读取数据,持续到连续四组读数给出的热阻值的差别不超过1%,并且不是单调地朝一个方向改变时。在不可能较精确地估计过渡时间或者没有在同一装置里、在同样测定条件下测定类似试件的经验时,按照稳定状态开始的定义,读取数据至少持续24h。
当加热单元的温度为自动控制时,记录温差和(或)施加在计量加热器上的电压或电流有助于检查是否达到稳态条件。
⑨最终质量和厚度测量。规定的读取数据完成以后,立即测量试件的最终质量。强烈推荐操作人员重复测量厚度,并报告试件体积的变化。
(4)选择性测量的步骤
①评价试件均质性的步骤。试图估计非均质性误差的一种方法是:从相同的样品中选择两块试件,它们在靠近计量区域边缘处的结构差异应尽可能大。比较它们的测量结果,如果不能认为相同,可能要测定一系列试件。
某些材料中可能在很小的距离上发生结构变化,可用切取比装置的面板的尺寸大的一组试件进行两次测定。测定时试件要仔细定位,使计量区域的边缘分别位于两种极端结构下。比较两次测定结果,其差异归结为热流扭曲影响。两次测定时都应将试件突出装置的部分良好地绝热,以减少暴露部分增加的热损失。试件的尺寸和厚度除容纳结构的变化外,还影响结构变化的尺寸。 计量面积越大,对结果的影响越小。试件厚度对热流扭曲的影响可能增加或者减少。
当试件与加热和冷却单元面板接触的两个表面之间存在直接的热短路时,判断其影响的最好方法是切断热短路,尤其是能够切断连接表面与其余热通道的连接时。绝热材料薄片能在关键的表面提供这种隔离。
用磨平的软木片(或类似绝热材料)做成0.002m (或稍厚)的薄片效果良好。片必须磨得与加热单元的面板一样平。薄片的热阻可单独测量。
评估这些试验条件的准确度是困难的。评估非均质性的准确度达到与本标准方法的准确度可比较的水平是不现实的。探查到的差异应有物理意义而不只是测量误差。
因此能确定由于热短路引起的试件热阻的纯变化。如果由于热短路引起的试件的热阻变化大于1%,应插入较厚的垫片再作测定。
亦可用分析和计算估计热流歪曲的影响,报告中应给出确定这些影响的方法。根据本标准的目的,在传热性质测量中,差异小于2%可认为无意义的。
②可确定材料热性质的试件最小厚度的测定方法。选择密度和密度分布均匀、厚度等于被测材料的最大厚度或装置允许测定的最大厚度的样品。这个厚度记为d5
从样品中切出5组试件,厚度从实际使用的最小厚度起,以大致相同的增量增加。其厚度分别为d1到d5,相应的试件的标号为s1到s5
密度非常低的材料,由于试件自重可能存在密度梯度,用这个参数检查均匀性。
对于低密度材料,已证实通过辐射和传导机理传热,而无对流。热阻对厚度的关系曲线的斜率,在厚度小于1〜2cm时,经常随着厚度增加而减小,然后保持为常数。该固定斜率的倒数是较大厚度试件的表观热导率。
用相同的平均温度和温差测量s1,s3和s5的厚度和热阻,绘出热阻与厚度的曲线。如果三个值偏离直线小于±1%,计算直线的斜率。如果偏差大于±1%,再对s2和s4进行同样测定,以检查是否存在一个厚度,超过此厚度热阻与直线的偏差小于±1%。如果存在此厚度,计算直线的斜率,并计算由厚度增量Δd与热阻增量ΔR之比定义的材料的表观热导λt =Δd/ΔR。
对于不同的平均温度,这个最小厚度随不同的材料、产品和系统的密度、类型和形状而变。
材料表观热导率表征厚度大于最小厚度的材料、产品和系统的特性。传递系数与λt的差异小于2%。
解释测定结果时必须考虑试验误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R和d关系曲线可能有所帮助。要求较可靠地确定最小试件厚度时,可测定大量试件。
厚度关系可能是试件两侧温差的函数。就本标准的而言,如在典型的操作温差下进行上述测定,能确定热阻与厚度的关系。
③测定与温差的关系。如果不知道材料的温差与其传热性质的关系,最少要以幅度变化较大的温差进行三次测量。由此可获得一个二阶的关系。如果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只需要做两次 (即外加一次)测量,对这种特殊试件可以这样建立线性关系。
(5)计算
①密度和质量变化
a.密度。按下列公式计算经过状态调节后的试件在测定时的密度ρd和(或)ρs
       ρd = M2/V
       ρs = M3/V
式中ρd ——测定时干试件的密度,kg/m3;
        ρs——在复杂的调节过程(通常是与标准实验室的空气达到平衡)后的试件密度,kg/m3;
       M2——干燥后试件的质量,kg;
       M3——更复杂的调节过程后试件的质量,kg;
         V——干燥或调节后试件所占体积,m3
b.质量变化。计算材料因干燥所致的相对质量变化mr或因更复杂的调节后的相对质量变化mc:
       mr = (M1 - M2 ) /M2
       mc = (M1 - M3 )/M3
式中M1——接收状态下材料的质量,kg。
       M2和M3同(5)①a的定义。
当材料产品标准要求或对正确评价试验状态有用时,除mc之外,计算干燥后因状态调节所致的相对质量变化md:
       md = (M3 - M2)/M2
计算试件在测定期间的相对质量增加mw:
       mw = (M4 - M5)/M5
式中mw——在测定中试件的相对质量增加;
       M4——测定结束时试件的质量,kg;
       M5——临测定之前干试件的或调节过的质量,kg。
②传热性质。用稳态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所有的计算。应采用(3)⑧得到的四组数据进行计算,其他在稳态时观察的外加的测量数据,只要计算的传热性质与(3)⑧观察的数据计算的传热性质的差异不超过±1%,亦可使用。
用下式计算热阻R:
       
或按下式计算传递系数 T:
       
式中Φ——加热单元计量部分的平均加热功率,W;
      T1——试件热面温度平均值,K;
      T2——试件冷面温度平均值,K;
       A——在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概述中(2)⑥和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装置和校准中(1)①c中定义的计量面积(双试件装置需乘以2),m2;
       d——试件平均厚度,m。
如果满足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概述中(3)②和(3)③的要求,可用下式计算材料表观热导率λt,或热导率λ(或热阻系数γ=1/λ):
        
式中,Φ、A、T1、T2和d定义见上式。
(6)试验报告   若以按照本标准方法得到的结果出报告,那么本标准方法所规定的相关要求都应全部满足。若某些条件未满足,应按要求增加符合性的声明。 .
每一试验结果的报告应包括下列各项(报告的数值应代表试验的两块试件的平均值或是单试件装置的一个试件的值)。
① 材料的名称、标志以及制造商提供的物理描述。
② 由操作人员提供的试件说明以及试件与样品的关系。如可应用时,满足材料产品标准。松散填充材料的试样制备方法。
③ 试件的厚度,标明是由热板和冷板位置强制确定的,还是测量试件的厚度。确定强制厚度的方法,m。
④ 状态调节的方法和温度。
⑤ 经状态调节后的试件,测定时材料的密度,kg/m3
⑥ 在干燥和(或)调节过程中相对质量变化。
⑦ 测定过程中质量的相对变化,测定过程中厚度(或体招)变化。
⑧ 试验时试件的平均温差及测定温差的方法,K或℃。
⑨ 试验时平均温度,K或℃。
⑩ 测定时流经试件的热流密度,W/m2
⑪试件的热阻(m2 • K/W)或传递系数[W/(m·K)]。可应用时,给出热阻系数(m· K/W)、热导率[W/(m·K)]或材料的表观热导率[W/(m·K)]以及其已经测定的或已知可应用的厚度范围。
⑫测定完成日期,整个试验的延续时间和其中稳态部分延续时间(如果这类资料有助于解释结果)。
⑬装置的形式(单或双试件)、取向(垂直、水平或其他方向)。单试件装置的试件不是垂直方向时,说明试件的热面位置(顶部、底部或其他任意位置)。
⑭对于在试件和装置面板间插入薄片材料或者使用了水汽密封袋的试验,应说明薄片材料或封套的物质和厚度。并应说明测定试件温差的温度传感器的种类和布置。
⑮所用防护热板装置的形式,单或双试件。减少边缘损失的方法和测定过程中环绕防护热板组件的环境温度。
⑯充填试件周围用的气体种类和压力及用以吹除的气体种类。
⑫必要时给出热性质的值为纵坐标、测量时平均温度为横坐标的图,用图形表达试验结果。绘制以热阻或传递系数为试件厚度的函数的图亦很有用。
⑱强烈建议给出所测热性质的最大预计误差。当本标准中某些要求不满足时[(6)⑲],建议在报告中给出完整的测量误差的估算。
⑲在情况或需要无法完全满足本标准所述的测定过程时,可允许有例外,但必须在报告中特别说明。建议的写法是:“本测定除……外符合GB 10294的要求,完整的例外清单如下”。